close

徵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是台中南屯確信會計服務推薦最佳稅務後盾

 

台中大里會計、稅務及薪資委外暨相關之人力資源管理會計服務推薦, 台中中區資本簽證, 台中大雅稅務諮詢會計服務推薦

李存葆:我眼中的老龍灣  大自然中有若干真正的美的個例。沂山北麓、臨朐城南的老龍灣,就是上蒼造物的美的典型。我每到老龍灣暢游,總感到這里的一切自然景物,無一不是從地母的筋骨中迸出來的,血液里激出來的,性靈里跳出來的,智慧中噴出來的。  老龍灣古稱熏冶湖,因傳說有神龍潛居其間而得名。遠在4.5億年前,這里還是一片汪洋。上蒼將腳輕輕一跺,這里便發生了地質學所稱的“加里東運動”,使海中的地殼隆起為山,海水漸漸退去;上蒼把手輕輕一點,海浮山下便有了今日我們見到的300余畝湖水,海浮山上也留下了寬600米、長1200米的石海。這石海是迄今為止我國北方所發現的規模最大的“喀斯特”地貌景觀。這喀斯特地貌,與廣西桂林的山水、廣東肇慶的七星巖和湖南武陵源黃龍洞的自然景觀一樣,充溢著造化之奇,天籟之妙,流動之韻。  老龍灣是由成千上萬個泉眼,從特殊的地下巖層結構里噴出的泉水匯成的。它本是寂寞天地的寂寞伴侶。自打它偶爾被人類發現之后,這里便激起了一次次感嘆的狂潮。湖周邊的一些未名泉,也紛紛有了或因豪俠或因帝王或因雅士來此一游而命得的芳名。春秋末期,冶煉巨匠歐冶子,在老龍灣的主泉旁淬火鑄成了一批“龍泉”寶劍,這主泉便有了“鑄劍池”的大名。戰國時代,齊宣王的雖奇丑無比卻大有賢德的無鹽娘娘,因在湖邊一個泉中洗過戰馬,此泉便得名“濯馬泉”。秦始皇東巡瑯琊時,因喝了齊人獻上的“千日醉”酒,便驅駕來老龍灣駐蹕,在飄飄欲仙時揮毫篆書“神池”,以敕封釀造此酒的泉池。后人便將這泉以“秦池”謂之。在《水經注》中對老龍灣多有生花妙筆的酈道元(字善豐),少年時曾多次跟隨任青州刺史的父親出游老龍灣,他樂不思歸的那個泉子,后被命名為“善息泉”……宋代范仲淹、富弼等名相碩儒,也曾常常陶醉于這里的湖光山色,流連忘返。富弼還為棄官隱居的當地名士劉概,建起了一座名曰“良公齋”的館舍,老龍灣遂成了劉氏的私家園林。越三百年,園林易主明代大散曲家馮惟敏。馮氏又在這里留下了戲樓、化雪橋、云棲亭、江南亭、清漪亭和小蓬壺等人文景觀。這些人造的“第二自然”,與老龍灣的天然之美,野性之美相映成趣,成為游人既適情更適性的曼妙造像。  老龍灣的神性、靈性,蓋源于汩汩噴涌的泉水。  浪花里有音樂的銀鐘,碧波下有奔馳的生靈,湖岸邊有綠色的揮灑,山崖上有生命的翔舞……這是春天、夏日的老龍灣,給我留下的最為深刻的印象。  每次抵達老龍灣,我總能感到會有一陣陣濕潤的水氣,摩挲著我的面頰,輕繞著我的肩腰,而從竹林里吹來的竹葉的清香,山崖上飄來的野花的馥郁,使我感到自己的身心仿佛與自然在同一脈搏里跳動,同一音波里起伏,就連呼吸也變得無窮的暢快。  老龍灣的泉眼,千姿百態,但無一不按上蒼的意愿而恣意涌流。主泉“鑄劍池”的泉水,從巖下的石罅中咕嘟嘟地冒涌,勢如龍噴蛟吐,聲似滾雷走鼓,清湛湛的泉水,曲泠泠地流轉,在陽光的照射下,若霓若虹,是獻給游人的“精神圣餐”。清澈見底的湖中,隨處可見或銅錢般大或豆粒般小的密密麻麻的泉眼,它們像一群群頑皮的精靈,蹦跳起落,在湖底以無聲的語言,吐出了最完美的詩句;那珍珠似的水泡兒,升騰于水面,幻化成一個個嫣然燦笑著的美人渦兒。濯馬潭的泉水,則別出機杼。此處之水,比重頗大,投以硬幣,良久才能沉入潭底。此潭水深盈丈,晶明透亮,即使有指甲般大的螃蟹從石隙爬出,人們也能瞧個清晰。濯馬潭的水在“云橋”下匯入主湖時,竟在水面上留下一條玻璃紋似的明顯水線,若投石擊破水面,俄頃又復原狀。  老龍灣的水最深可達4米,都像濯馬潭的水一樣,能映出晴霞的純潔,朗月的光華。我想這里的水應是上蒼最原始、最純凈的淚滴匯聚。更為奇特的是,老龍灣的水溫常年都是18攝氏度。正是造物者這恒溫18攝氏度的運命的邏輯,方使得投生在這湖中、湖畔及海浮山下的萬千生物,凡類可盡其性,都實現了生命的徹底通快。  水是一切生命的終身乳娘。從地巖里冒出的老龍灣的水,富含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,是地地道道的“天然礦泉水”。秋日里我和朋友們曾在“江南亭”前的石桌旁,從“秦池”中取水煮沸沏過一種名茶,其湯色之清絕,味道之芳菲,令我嗟訝。我想《紅樓夢》里品茗高手妙玉,若遇得此等泉水,就不必煞費苦心地去蓄雪化水烹茶了。夏日里我也曾用從“濯馬泉”里汲取的水擦過臉,那水像泡過薄荷葉一樣清爽,像綢緞一樣滑膩。我想昔年那“溫泉水滑洗凝脂”的楊玉環,若知道天下竟有這等柔軟且富有質感的泉水,定會讓唐玄宗動用千乘萬騎,沿驛道將老龍灣的水絡繹不絕地運往長安。  老龍灣的南岸,有一片天然淡竹林。淡竹的故鄉在江南。老龍灣的淡竹,無論身個兒、竹節和葉片,都比江南的淡竹挺拔、粗壯、肥厚了許多。它們就像昔年放開了裹腳布的女子一樣,勃舒而剛強,倜儻不羈而又落落大方,盡情釋放著被拘泥被束捆的生命能量。它們那活生生、熱辣辣的生命激情,就像“鑄劍池”的水一樣涌出,難以遏控。它們的每一葉片,都像用桐油剛洗過一樣,不見一絲兒枯黃,是熠熠有光的墨綠。那每一桿竹體,都像特大號的綠笛一樣,一齊昂首向天,高吟著生命的“解放曲”。  老龍灣北岸的石竹叢旁,有若干株樹身巍峨的垂柳,遒勁有力地矗立著。在人們的認知中,垂柳高不過楊粗不過槐。可老龍灣的垂柳,卻掙脫了這世俗的“清規戒律”。它們仿佛忘卻了自身應有的婀娜多姿的框范,每一枝條,每一纖維,每一葉脈,都一反矜持、拘謹和彬彬有禮的常態,張揚著生的自由,活的暢快。它們有的比白楊還高,比古槐還粗。從它們頭上紛披下來的一層層、一疊疊翡翠般的垂簾,共同編織著生命的織錦。老龍灣畔的角落里,還放膽盡性地生長著松柏、洋槐、法桐和楸樹等各種樹木。那高聳勁拔的法桐,直逼云天;作為來自浪漫之國的樹種,在這泉水恒溫18攝氏度的清涼世界里,仿佛忘卻了自己的國籍,異化成像山東大漢一樣豪烈、剛勁的風骨。土生土長的楸樹,更不示弱,它們無不偉岸英武,試與法桐一爭高低……納海浮山之靈氣,汲老龍灣之膏澤,這里山崖上、路徑邊的花草,也都找到了它們愜意生存的樂土。2月的迎春、連翹,3月的紫槿、榆葉梅,5月的洋槐,6月的榴花,都以清泉孕育著的生命律動,形成了一種不可比況的空靈與諧和。你剛織出金色的云,它又騰起紫色的霧;你才托起白色的雪,它又綻開火紅的霞……它們次第燦爛著這片水灣,最大限度地彰顯出泉的清韻,花的秀逸。  老龍灣也是百鳥最能展現生命底氣和元氣的城邦。它們或戲耍于湖面,像陀螺似的風一樣打轉;或抖翅于柳梢,那忽忽閃動的翅羽,飄逸著力與美的風姿;或停棲于枝丫,卿卿我我,無所顧忌地談情說愛;或在竹林里鼓動著舌底簧,大展歌喉,唱得山花入神,唱得小草大醉。在這里的鳥兒們看來,即使一聲霹雷震酥了山野,也撼不動老龍灣這“愛墻”內的自由。  白鷺,向有“環保鳥”之譽。對生存環境的要求,它們極為挑剔,對污氣濁水,它們會寧死不屈。10年前,500余只白鷺,經過多次偵察,反復篩選,最終圈定了老龍灣這片沒有恫嚇、沒有欺詐、沒有生存壓力的潔水圣地,以為家園。它們年年春天來老龍灣畔的法桐上筑巢,生兒育女,秋日南歸。叮咚作響的泉水,洗得它們雪白的蓑毛益發雅潔;天然礦泉水里生成的活魚跳蝦,喂得它們那增之一分則嫌長、減之一厘則嫌短的流線型軀體,流貫著一種靈性飛揚的精神。望著老龍灣里這令人心顫的嬌嬌美者,(www.lz13.cn)我賞識它們哲人的睿智和孩童般的純真。人類也應艷羨它們不被查戶籍也可來去自由的生存選擇。  當天寒地坼、北方的江河結了厚厚冰層的時候,老龍灣便由夏日的清涼世界變成了太虛世界。乳白色的霧氣在湖面上升起,如仙女的輕衣颯颯裊裊,飄飄冉冉。輕霧像迷離的月色一樣,使老龍灣清晰的畫,變成了朦朧的詩。置身其間,如臨天宮瑤池。此時,北國江河里的魚兒,在冰層的“囚牢”里早已凍得收肩縮背,筋抽肉僵,血液似乎也不再流動,無奈地開始了漫長的冬眠。而投生在老龍灣里的金鯉、青鯽、白條魚,卻一如往前,在這明凈的“水晶宮”里,快快活活,自自在在,優哉游哉,揮灑著各自過剩的精力。老龍灣墻外,有一池又一池的人工養殖的虹鱒魚和中華鱘。這兩種魚對水質和水溫的要求,非常嚴苛。老龍灣的恒溫泉水,足以滿足它們的生理要求。它們喬遷這里后,沒有生存的煩惱,在“暖榻”上睡,在風光里長,繁衍著它們的后代。那被稱為水中“活化石”的中華鱘,在老龍灣里找到了恣意釋放生命基因的“硬件”和“軟件”。即使在滴水成冰的隆冬,仍有兩米多長的中華鱘,以小舟似的肥碩身體,在這人間瑤池里,耕波犁浪。  生命是一切生物心中的無形的太陽。一切生命都努力尋找適應各自的生存環境,無不以最天然、最真摯、最本色的生存狀態,作為自己生命的最高夢想。我在穿越了時光的隧道、歷史的風塵仍在美麗著的老龍灣里,所見到的一泉一池,一竹一柳,一草一木,一鳥一魚,仿佛都在向我詮釋著生命的本質和意義。   李存葆作品_李存葆散文集 李存葆:霍山探泉   李存葆:凈土上的狼毒花分頁:123

你總是太容易放棄自己了  文/李思圓  1  昨天,我買好蛋糕和鮮花去為表姐慶生。她似乎又胖了不少,腹部的幾圈贅肉跟那條剪裁精致的裙子格格不入,而且,當天她忙得沒洗頭,妝也沒化一個。  我開玩笑似的對表姐說:“你今天是壽星,怎么能允許自己穿得如此隨便和邋遢呢?”  表姐曾經是個身材勻稱的美女, 無論穿什么都像是量身定做,隨便往哪兒一站就是一道風景線。可自從生了小侄女以后,她胖得連出門都怕遇見熟人。  表姐試過很多方法減肥,每次都因為堅持不下而放棄。表姐曾經試圖通過運動減肥,剛開始幾天,還特別有毅力,可才堅持不到一周,就早上賴床,晚上回家就躺沙發。她說,每天累得多動一下骨頭都要散架,于是就放棄了。  她還試過通過合理控制飲食減肥。但是,只要在空閑時間追劇,薯條和炸雞一定是她的標配;晚上朋友一呼喚,啤酒加燒烤吃到12點也是常事。表姐說,不是她不想堅持,而是總管不住自己的嘴,也不好拒絕別人的邀約。于是減肥計劃也只得作罷。  減肥真有這么難嗎?雖然過程艱辛,可也不乏有堅持下來達到瘦身效果的人。那些提早自我放棄的人,他們總能為自己的臨陣脫逃和半途而廢找到“合理”的借口。  有人曾說,你連體重都控制不了,何以控制自己的人生?你總是如此輕易地放棄自己,在未來的生活里勢必會錯過很多好運氣和好機會。  2  強子和王剛是我大學的同班同學,畢業后,他們來到同一家公司做銷售。論能力和智力要屬強子更優秀,但他有個壞毛病就是凡事都太急功近利。  剛開始,公司需要長期加班出差,工作任務特別重,工作壓力也很大。強子干了不到兩個月就想辭職——他覺得這份工作不僅累,工資還很低。  當時王剛勸他說,如今我們的工作能力一般,無論到哪兒工資也不會高啊。還不如就利用這份工作,好好跟其他同事拜師學藝,提高水平,到時候再跳槽也有底氣。  可那時的強子,根本聽不進去,果斷選擇了辭職。而王剛卻利用這段時間,努力工作,不斷積累工作經驗。他常常為老板安排的一個看似并不重要的任務,做出十幾套方案;也會為了顧客的一個小小要求,加班熬夜直到天明。  兩年間,強子換了至少5份工作,可越跳槽越糟糕,如今依舊是一個在人才市場被用人單位挑來挑去的新人。王剛卻因為出色的工作成績和腳踏實地的工作態度,得到了領導的認可,晉升為部門經理,薪資待遇比從前翻了好幾番。  強子知道后,特別不服氣。他說,早知道連智商和情商都不如我的王剛都能當管理者,我當初就不應該辭職,堅持下來說不定也能作出一番成績。  其實這個世界哪有那么多”想當初“啊!有太多人在職場上三心二意,心猿意馬,既嫌工作辛苦,又不肯下功夫為自己爭口氣。  我們總以為憑借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一定會找到比目前更好的工作,殊不知一個人若加幾天班就想辭職,壓力一大就想跳槽,任務一重就想拉倒不干,又怎么有能力和擔當干好更高薪更有挑戰性的工作呢?  3  娜娜的公司今年剛好成立10年,準備做一個周年慶活動,規定每個部門都要表演一個節目。娜娜是公司的行政部經理,自然少不了要沖鋒陷陣,一展風采。  可娜娜看了看,其他部門的同事,有的鋼琴過了10級,有的繪畫水平達到了專業級,有的書法獲得過市里的二等獎……大家都有拿得出手的興趣愛好,而自己真的是一無所長:歌唱不好,舞跳不好,就連一上台都會緊張到說不出一句話。想到這兒,她不由得暗自嘆息。  其實娜娜也曾上過各種培訓班,可練書法時因為練筆太單調,于是就不練了;學畫畫時因為素描太枯燥,就不畫了;學樂器時因為太辛苦,于是就不學了。  做任何事都不是一蹴而就。成功也不是一天、兩天,或者一個月的短暫積累和沉淀。你或許要咬牙堅持大半年,或者五、六年才能逐漸看到自己的進步和變化。  有人曾說,凡是能讓人變好的事,做起來都不會太輕松。很多事并不如我們想象的那樣難,讓人感覺難的從來不是努力,而是堅持。  可我們總是太輕易放棄自己,總是在不斷跟世界妥協。其實,也許再堅持一點點,我們就可以拿到勝利的鉆石,但許多人就是在差一點點的時候選擇了放棄。  當你放棄時,只有一小段日子很輕松,后面的一輩子可能都會越過越難。而當你堅持住,努力的當下可能會有點苦,但未來的每一天卻會越過越輕松。  與君共勉。  來源:十點讀書(ID:duhaoshu)|  作者:李思圓,十點讀書簽約作者,專欄作者,微信公眾號:溫暖的女子(ID:wennuan-312) 創業者們,你是否該放棄自己的事業 累了,請放過自己,但別放棄自己 能上北大,是因為我從沒放棄過自己分頁:123

周國平:平淡的境界  一  很想寫好的散文,一篇篇寫,有一天突然發現竟積了厚厚一摞。這樣過日子,倒是很愜意的。至于散文怎么算好,想來想去,還是歸于"平淡"二字。  以平淡為散文的極境,這當然不是什么新鮮的見解。蘇東坡早就說過"寄至味于淡泊"一類的話。今人的散文,我喜歡梁實秋的,讀起來真是非常舒服,他追求的也是"絢爛之極歸于平淡"的境界。不過,要達到這境界談何容易。"作詩無古今,惟造平淡難。"之所以難,我想除了在文字上要下千錘百煉的功夫外,還因為這不是單單文字功夫能奏效的。平淡不但是一種文字的境界。更是一種胸懷,一種人生的境界。  仍是蘇東坡說的:"大凡為文,當使氣象崢嶸,五色絢爛,漸老漸熟,乃造平淡。"所謂老熟,想來不光指文字,也包含年齡閱歷。人年輕時很難平淡,譬如正走在上山的路上,多的是野心和幻想。直到攀上絕頂,領略過了天地的蒼茫和人生的限度,才會生出一種散淡的心境,不想再匆匆趕往某個目標,也不必再擔心錯過什么,下山就從容多了。所以,好的散文大抵出在中年之后,無非是散淡人寫的散淡文。  當然,年齡不能擔保平淡,多少人一輩子蠅營狗茍,死不覺悟。說到文人,最難戒的卻是賣弄,包括我自己在內。寫文章一點不賣弄殊不容易,而一有賣弄之心,這顆心就已經不平淡了。舉凡名聲、地位、學問、經歷,還有那一副多愁善感的心腸,都可以拿來賣弄。不知哪里吹來一股風,散文中開出了許多顧影自憐的小花朵。讀有的作品,你可以活脫看到作者多么知道自己多愁善感,并且被自己的多愁善感所感動,于是愈發多愁善感了。戲演得愈真誠,愈需要觀眾。他確實在想像中看到了讀者的眼淚,自己禁不住也流淚,淚眼朦朧地在稿子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。  好的散文家是旅人,他只是如實記下自己的人生境遇和感觸。這境遇也許很平凡,這感觸也許很普通,然而是他自己的,他舍不得丟失。他寫時沒有想到讀者,更沒有想到流傳千古。他知道自己是易朽的,自己的文字也是易朽的,不過他不在乎。這個世界已經有太多的文化,用不著他再來添加點什么。另一方面呢,他相信人生最本質的東西終歸是單純的,因而不會永遠消失。他今天所揀到的貝殼,在他之前一定有許多人揀到過,在他之后一定還會有許多人揀到。想到這一點,他感到很放心。  有一年我到云南大理,坐在洱海的岸上,看白云在藍天緩緩移動,白帆在藍湖緩緩移動,心中異常寧靜。這景色和這感覺千古如斯,毫不獨特,卻很好。那時就想,刻意求獨特,其實也是一種文人的做作。  活到今天,我覺得自己已經基本上(不是完全)看淡了功名富貴,如果再放下那一份"語不驚人死不休"的虛榮心,我想我一定會活得更自在,那么也許就具備了寫散文的初步條件。  二  當然,要寫好散文,不能光靠精神涵養,文字上的功夫也是缺不了的。  散文最講究味。一個人寫散文,是因為他品嘗到了某種人生滋味,想把它說出來。散文無論敘事、抒情、議論,或記游、寫景、詠物,目的都是說出這個味來。說不出一個味,就不配叫散文。譬如說,游記寫得無味,就只好算導游指南。再也沒有比無味的散文和有學問的詩更讓我厭煩的了。  平淡而要有味,這就難了。酸甜麻辣,靠的是作料。平淡之為味,是以原味取勝,前提是東西本身要好。林語堂有一妙比:只有鮮魚才可清蒸。袁中郎云:"凡物釀之得甘,炙之得苦,唯淡也不可造,不可造,是文之真性靈也。"平淡是真性靈的流露,是本色的自然呈現,不能刻意求得。庸僧談禪,與平淡沾不上邊兒。  說到這里,似乎說的都是內容問題,其實,文字功夫的道理已經蘊含在其中了。  如何做到文字平淡有味呢?  第一,家無鮮魚,就不(www.lz13.cn)要宴客。心中無真感受,就不要作文。不要無病呻吟,不要附庸風雅,不要敷衍文債,不要沒話找話。尊重文字,不用文字騙人騙己,乃是學好文字功夫的第一步。  第二,有了鮮魚,就得講究烹調了,目標只有一個,即保持原味。但怎樣才能保持原味,卻是說不清的,要說也只能從反面來說,就是千萬不要用不必要的作料損壞了原味。作文也是如此。林語堂說行文要"來得輕松自然,發自天籟,宛如天地間本有此一句話,只是被你說出而已"。話說得極漂亮,可惜做起來只有會心者知道,硬學是學不來的。我們能做到的是謹防自然的反面,即不要做作,不要著意雕琢,不要堆積辭藻,不要故弄玄虛,不要故作高深,等等,由此也許可以逐漸接近一種自然的文風了。愛護文字,保持語言在日常生活中的天然健康,不讓它被印刷物上的流行疾患侵染和扭曲,乃是文字上的養身功夫。  第三,只有一條鮮魚,就不要用它熬一大鍋湯,沖淡了原味。文字貴在凝練,不但在一篇文章中要盡量少說和不說廢話,而且在一個句子里也要盡量少用和不用可有可無的字。文字的平淡得力于自然質樸,有味則得力于凝聚和簡練了。因為是原味,所以淡,因為水分少,密度大,所以又是很濃的原味。事實上,所謂文字功夫,基本上就是一種刪除廢話廢字的功夫。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談到普希金的詩作時說:"這些小詩之所以看起來好像是一氣呵成的,正是因為普希金把它們修改得太久了的緣故。"梁實秋也是一個極知道割愛的人,所以他的散文具有一種簡練之美。世上有一揮而就的佳作,但一定沒有未曾下過錘煉功夫的文豪。靈感是石頭中的美,不知要鑿去多少廢料,才能最終把它捕捉住。  如此看來,散文的藝術似乎主要是否定性的。這倒不奇怪,因為前提是有好的感受,剩下的事情就只是不要把它損壞和沖淡。換一種比方,有了真性靈和真體驗,就像是有了良種和肥土,這都是文字之前的功夫,而所謂文字功夫無非就是對長出的花木施以防蟲和剪枝的護理罷了。 周國平作品_周國平散文集 周國平:等的滋味 周國平: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分頁:123

ACC711CEV55CE


台中大雅劉滿珠會計師
台中北屯公司節稅推薦會計師事務所 台中大里申請免用統一發票會計師事務所 事務所「暫結」半年帳做什麼?有哪些好處?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68vvctp 的頭像
    d68vvctp

    劉政勳的優惠好物

    d68vvct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